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林改突破林业发展瓶颈 激发造林动力
市场动态

林改突破林业发展瓶颈 激发造林动力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孙勇 日期: 2006-4-19 14:59:18
    浙江园林网4月19日消息:林改突破林业发展瓶颈

    60.05%的森林覆盖率,3.5亿立方米的活立木蓄积量,丰富的山林资源是江西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本钱。然而,因自然、历史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山林归属、权责以及利益分配等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江西林业发展曾受到严重制约。

    进入新世纪,江西省委、省政府相继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山上建绿色银行”的响亮口号,并在2004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决定》。目前,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核心的林权制度改革已在全省展开,产权不清、税费负担重、资金投入不足的发展瓶颈正随着林改的不断深入而被打破。

    在改革中,江西省减免税费,还利于民,每年政策性让利达到7.52亿元,林木、林地全面升值。荒山拍卖由林改前的平均每亩50元提高到120元,荒山租赁由此前的每年每亩不足8元提高到20多元,毛竹林的年租金由每亩15元上升到58元。泰和县水槎乡西阳山村仅毛竹让利一项,人均增收就达1300元,村民联名给林业厅写来感谢信。

    “山定权,人定心,树定根”,江西林权改革使林木和林地所有权、使用权明晰,让林农获得了切实利益,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山区农民分山到户后,有了经营自主权,把林业作为致富的“牛鼻子”。安福县一位林农写下这样的顺口溜:“林权改革春风劲,万户千村喜气盈。昔日空叹山林好,而今植树如造银。”

    林改带来造林动力

    为解决“有山的无钱造林,有钱的无山造林”的问题,江西各地相继出台了《活立木拍卖销售办法》、《森林资源流转管理办法》等林改配套文件,规范、促进了林地的顺畅流转,提高了林木经营效益,大大激活造林动力,社会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民间资本大举进入林业,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造林形式不断涌现,大户承包造林或联户造林成为植树造林的主力。

    去冬今春,全省人工造林333.5万亩,其中个体、企业投资造林达273.3万亩,占总造林面积82%。以每亩投资200元计算,社会投入造林资金达5.47亿元,远超过国家投资。吉水县全县非公有制整地造林面积5.5万亩,占全县造林总面积91.7%。

    从2004年开始,宜春罗宾、抚州大亚、吉安绿洲等年加工木材几十万立方米的加工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全省企业基地造林面积以每年十几万亩的速度增长。去冬今春,企业造林高潮迭起,仅吉安绿洲就创下年造林10万亩的纪录,抚州大亚一次买下可造林10万亩的进口湿地松种。

    一些非木材加工企业也纷纷涉足林业。景德镇市青原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70万多元开发优质高产油茶基地。韶口绿银民营林场是万安县第一家以营造国外松为主的工业原料林股份制私有企业,去冬今春新造国外松工业原料林2400亩,计划用10年使造林规模达到5万亩。西碧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克海经过几番考证,认定“山上有黄金”,高标准开发了1900多亩东魁杨梅。

    在鹰潭,卖房、卖车、辞职造林的事更是频频传出。塘湾镇的夏新民把新建的三层楼房卖了,造了500亩油茶;周坊镇的李元辉卖掉汽车,造毛竹林20亩;塘湾镇中学老师刘文红辞了工作,专心经营承包的6000亩林地。

    林地资源的规范流转,使得零星林地得以集约经营。分到山的农民一手将山场租金揣进腰包,一面参与造林公司的基地劳务。在龙南县,利用冬闲参与造林工程的农民劳务收入人均可达2000元以上。吉水县水田乡农民周古崇带着一批农民工组成造林专业队,为林场造林,并育苗、包山,“栽自己的树”,成为拥有6000多亩山林、身价千万元的“造林大王”。

    江西省林业厅厅长刘礼祖说:“盘活森林资源,使资源迅速转变为资本,推动林业经营、管理、服务水平的升级换代,实现林业跨越发展,是我们的下一目标。”

编辑:木麻黄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