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湿地为江西赢得世界声誉
每逢冬季,上百万只白鹤、天鹅、大雁等飞临美丽富饶的鄱阳湖,在草洲、滩涂栖息、养育后代。这背后,是我省对湿地保护的不遗余力。
作为世界最重要湿地之一,鄱阳湖地跨南昌、九江、上饶、抚州4个设区市15个县(市、区)。数据显示,为保护湿地,鄱阳湖周边的群众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亿元。尽管江西是经济欠发达省份,但对鄱阳湖的生态补偿实践一直没有停歇过。
去年,在央视“美丽中国湿地行20强”评选活动中,作为亚洲最大淡水湖、候鸟天堂的鄱阳湖令人信服地进入了前20名。鄱阳湖湿地成为江西一张亮丽的名片,为江西赢得了世界声誉。
湿地大省:我省累计建设54个湿地公园
记者从省林业厅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了解到,我省是重要的“湿地大省”,各类湿地面积达365.1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87%。为保护湿地资源,防止湿地面积日益减少,我省已建立国家级、省级、县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3处。此外,从2006年起,我省累计建设湿地公园54个,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15个,省级湿地公园39个,总面积12.48万公顷,数量和面积均位居全国前列。
为进一步加强湿地公园规划与管理,维护生态平衡,我省先后出台了《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和《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让湿地公园更好地服务城市,服务市民。记者了解到,在湿地生态保护上,从2010年国家进行湿地保护补助试点开始,4年来我省共争取到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项目16项,资金共计3535万元。截至2013年12月,我省有11个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已安排了中央预算内投资,总投资金额13397.74万元。
记者手记
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联合国环境署权威研究数据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我省各城市频建湿地公园,为丰富我省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形式、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树立了示范,对维护我省生态平衡,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发挥着极为重要作用。记者体验部分湿地公园发现,城市中的湿地已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场地,成为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
湿地,是大自然对江西人的恩赐;良好的湿地状况,也是江西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条件。令人庆幸的是,江西人没有辜负大自然,我们在受惠于湿地的同时,对它倍加珍惜。这也是今天在诸多地方因水质污染、生态破坏而敲响警钟之时,江西仍然保持处处绿水青山的重要原因。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江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