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江西南昌:建成国内最大水下立交 首设疏散大厅
市场动态

江西南昌:建成国内最大水下立交 首设疏散大厅

来源: 中国江西网 作者:余红举 日期: 2016/8/5 9:21:03
南昌赣江东岸,红谷隧道施工工地一片繁忙景象。中国中铁隧道集团南昌红谷隧道项目部东岸分部总工程师郭小龙表示,红谷隧道东岸水下立交施工全部完成。该立交在水下与“3进4出”的7条匝道对接,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水下立交系统。这样既节约岸上用地,又可实现在隧道内及时引导和分流车辆……

“我们2014年初进场,当年4月正式开工,克服了管线改移、船舶迁改、交通疏解、绿化迁改、地上建筑物征迁等干扰,7条匝道和岸下围堰工程按时开工。”郭小龙说,水下立交要施工,要在赣江防洪堤外围设置一道围堰,因为水下立交体量大,围堰的体量就更大。

据其介绍,赣江东岸围堰规模大,轴线长651米,填筑高近20米,侵入江中近316米,填筑方量达70多万立方米,防洪防汛等风险巨大。去年11月中旬,赣江水位抬升,红谷隧道东岸隧道内注满水进行压载,并提前把围堰缺口打开放水。

“赣江水位高,我们的作业面就小一些。但是,工程全部竣工之后,红谷隧道是不会受赣江水位高低影响的,隧道内部能确保滴水不漏。”中铁隧道集团相关人士说。

探访

匝道比普通车道宽 水下疏散大厅清凉宽敞

8月4日上午,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来到赣江东岸红谷隧道内进行体验。从沿江中大道的匝道往隧道里面走,只见匝道路面宽敞,匝道一侧还有工人在施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入口的匝道,是一条匝道一个车道,但比普通的车道看上去宽。

沿着匝道往里走,走了几十米之后,在左手方向就看到了“水下疏散大厅”的标志。隧道过江段较长,一旦发生拥堵或意外时该怎么办?工作人员说,这个疏散大厅就能发挥作用。

“水下疏散大厅处于水下立交的中间位置,进城方向、出城方向的人都可以通过疏散通道,到达该疏散大厅。”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说,每一节沉管都有一个应急出口和疏散通道,应急出口连着疏散通道。每节沉管对接之后,疏散通道可以直接连着水下疏散大厅。

据介绍,红谷隧道原设计采用双外形匝道形成路网衔接,围护工程量大造价高、征迁范围大、工期周期长,最主要一旦出现意外,线与线之间不能跨线疏散。后来经过优化设计,把主线做成框架结构的基坑,从基坑同时输出4条支线,形成水下疏散大厅,实现进线、出线、跨线无障碍疏散,解决了同类工程单线疏散的弊病难题,在国内为首次。

当隧道内出现车辆拥堵、事故的情况下,司乘人员可以通过水下疏散大厅的救援通道,直接从江底到达赣东大堤上。

“疏散大厅面积达370平方米,如果以每平方米站6个人计算,疏散大厅可以容纳2200多人。”工作人员说,疏散大厅虽然是在水下,但是有通道、电梯与地面相连。

在该大厅内,虽然有点闷,但不热。工作人员说,整个隧道贯通之后,将有通风系统,大厅内不会觉得闷热。

中国中铁隧道集团南昌红谷隧道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仅东岸分部就有200多名工人在抓紧施工,E12沉管已经浮运到位,即将进行沉放。据介绍,E12沉管将对接东岸的水下立交,之后再与E11沉管进行对接。

“整个红谷隧道工程今年年底前要完工,之后再进行沥青摊铺、管线安装、道路标志安装等附属设施的施工。”相关负责人说,预计明年6月可以通车。

推荐阅读:

【迎20】立交桥下打造绿化大手笔 俨然一片“人工森林”

江城40座立交立体绿化

西安绕城高速新筑立交景观绿化工程动工

武汉三环内44座立交匝道下月全部披绿

(来源:中国江西网)

编辑:橡皮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