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兰花的私下交易随处可见
产兰之乡的野兰花之灾宜丰县澄塘乡彭源村是当地一个典型的兰花村,江西省首届寒兰展特别金奖“南国红梅”就是出自当地,就在去年发现一盆“荷形梅蝶”寒兰更始全国罕见,市场估价至少在200万元以上。
但就是在这个兰花村,近年起不断有来自浙江的商人前来大量收购寒兰。当地人见山上的兰草一下子变成了宝贝,纷纷加入到采兰队伍当中去。“一天上去可以采200斤,每斤价格为8角钱,到后来价格稍有涨高,很多当地农民就吃起了‘兰花饭’,早上起来就拿着锄头背着箩筐上山,一直要到傍晚才会下山。”宜丰县兰花协会理事杨丰收说。
宜丰县一名居民对记者说,不止是在澄塘乡,县里其他地方包括花桥镇、同安镇、天宝乡等大部分乡镇,也掀起兰花热,刚开始的时候,兰花遍地都是,普通品种几乎天天都有,运气好的时候也能遇到好的品种,一麻袋一麻袋地卖给浙商,有些没人要的兰花就都随意地丢弃在地上。
“好品种的兰花可遇不可求,但大部分人不管是不是好花,也不懂得如何分辨,先全部挖下山再说,这样对野生兰花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杨丰收说,等到兰协成立以后回过神来,已经造成了寒资源枯竭的现状,现在在附近山上的寒兰已经很少了,而现在只有在官山自然保护区上还能看到一些寒兰,这至少给当地造成几千万元的直接损失,加上寒兰好苗子可繁殖的因素,间接损失更无法估计了。
宜丰县只是江西省野兰花资源的一个缩影。江西省兰花协会副秘书长郑丰生说,在江西的井冈山罗肖山脉、武夷山山脉、九岭山脉和九连山,盛产寒兰并且出了不少名品,在全国享有声誉,野生寒兰的资源很丰富,但是现在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滥挖背后是“炒兰热”
在江西省花鸟市场记者调查发现,诸多兰花价格为5元、25元不等,而大多数都为外地兰。据店老板称,前来询问兰花的顾客不少,如果碰上大主顾,一次性就大批量地购买。但实际上,记者在国家林业局的网站上看到,“兰科植物兰科是最珍贵的保护植物之一……禁止乱采滥挖野生兰花,严禁野生兰花的市场贸易。”
造成兰花商贩一拥而上,使得当地农民疯狂采兰的背后,是一股兰花热的出现,在近年各式各样的兰花展览会上,一些售价数十万元的名贵兰花频频出现,催使兰花快速升温。在郑丰生眼里,到现在兰花圈子里分三类人,一类是真正品兰的;一类是以花养花,期望能养出新品种的;另一类就是销售兰花的商人,兰花的采挖养殖与销售甚至已经成为一种产业。
实际上,在兰界人士看来,兰市里有人打出吓人的几百万上千万高价,也许是经营策略,目的为了吸引人的眼球,其实并不想卖,只是赚个人气而已,通过操纵市场来抬高兰价。
郑丰生提醒说,兰花的真正价值是很难确切计算的,要看品种、花香、叶子的形状,是否出现了与众不同的特征,真正遇到名品的概率只有几万分之一,“如何确定是兰花名品,要靠兰友长期形成的一种品位、感觉和认同,这方面不存在具体的标准,只要兰友喜欢,他愿意出高价就行。”
兰花保护遭遇困局
兰花之困在修水县同样存在,为了保护当地兰花资源,今年3月当地成立兰花协会后,立即联合农业局、林业局发表了倡议书,禁止外地兰商进入林区乱挖、收购野生兰草。
“现在只要发现有外商开大卡车来收购兰花,兰友就会及时举报,通知林业部门制止。”宜丰县兰花协会柒秘书长认为,不仅如此,如果加上合理开发利用,对当地经济有一定帮助,所以现在正着手控制盲目的挖掘,并试图引导兰农合理挖掘,例如给兰农开培训会,告诉兰农上山采兰时不要不分好坏都挖,先剥一个花苞来看看。
但令各地兰协都感到头痛的是,管理起来难度仍然很大,山那么大,村民如果单独上山,不可能完全看得住,而且兰花体积很小,不像砍树目标那么大,村民把兰花放在塑料袋里就可以带走,这个更难被发现。“村民上山是无法禁止的,所以目前还要做的是引导和劝说,靠兰农的自觉性。”柒秘书长说。